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說,人工智慧的出現將剝奪人們的就業機會。 最近,ChatGPT的運作也成為頭條新聞。 這種文明的發展會給人類帶來一個幸福和繁榮的世界,還是一個烏托邦?

 

 

img_41f7b2ffecfb77f211eeb6fe28ffb560146677

 

 

人工智慧是否會奪取人類的工作?

最近出現了許多擅長語言處理的人工智慧,例如DeepL和ChatGPT等。對像我這樣的資訊相關的從業員而言,這些人工智慧已經是開創性的技術,讓我不禁擔心它是否會被用於設計和開發中。儘管如此,我不認為這樣的趨勢會導致自動化加速,並導致人們失去工作。

例如,大約10年前,人們曾經說自動駕駛技術即將實用化,但現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仍然遙遙無期。最近,福特和福斯汽車曾投資的Argo AI也退出了自動駕駛的開發。

此外,例如打蛋或開門等對人類而言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機器人而言卻很難做到。總的來說,如果問現有的人工智慧和IT技術是否有足夠的突破能力來取代人類的就業,我會回答它的影響非常有限。

自從AI導致就業崩潰的論調出現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這種說法的錯誤。實際上,近年來越來越受關注的不是自動化,而是由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產生的算法帶來的風險。

換句話說,不是失去就業機會,而是由算法對人們的行為進行預測和修正可能扭曲人們的意圖形成,並且可能再生產現有的歧視意識等,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當然,AI技術及ICT並不是完全沒有積極的因素。與過去的垂直集中式技術不同,當今的數位化趨勢具有實現水平分散型產業的可能性。

然而,實際上的情況是,像GAFA這樣掌控著平台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獲得巨大的利益,並越來越多地壟斷財富。前面提到的數據壟斷和算法控制正在進一步加強少數巨大資本的力量。

 

伊隆·馬斯克收購Twitter,意味著什麼?

最後,技術促成繁榮的願景根本沒有實現,訊息和通信技術沒有在經濟上豐富我們的生活,它們是否在社會上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是值得懷疑的。

最近流行的所謂 Web3,指的是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更為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空間,但這種話題讓人感覺有些耳熟能詳。早在網際網路剛興起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說法,即網際網路使得社會弱勢群體能夠發聲,出現了民主自由的空間,這樣的說法曾經被廣泛宣傳。不過現實情況如何呢?

現代的社交網絡上最吸引人們的是“不安”和“憤怒”等負面情緒。煽動這些負面情緒能夠增加社交網絡的瀏覽時間,從而讓大型科技公司獲得巨額利潤。因此,社交網絡本身具有助長這些言論和情緒的性質,成為進一步加深社會分裂的裝置。

這句話的意思是,單純地說不只是經濟上的差距擴大,還產生了可以稱為「關係貧困」的社會狀態。確實,新技術包含了水平和解放的元素,但只要資本主義這個大體結構沒有改變,上述形式的運作將會很困難。

這些大型科技公司過去一直依賴於寬鬆的貨幣政策,迅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多的投資,它們不斷推出新項目,並強調其創新性。正如大衛·格雷伯所指出的,"廢話工作"的增加也是資本主義金融化和數字化融合的結果。

然而,在最近通貨膨脹加劇的情況下,央行轉向實行貨幣緊縮政策,這導致股價下跌,GAFA也受到影響,業績惡化。因此,他們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並將注意力轉向在他們所構建的平台和演算法能夠確定地獲得收益的方向。

伊隆·馬斯克對員工實行裁員和Twitter的收費化趨勢是典型的例子。雖然存在著“平台資本主義”和“技術封建制”的詞彙,但通過數位平台、雲端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實體平台的壟斷來實現對“租金”收取的模式正在加速進行。

 

在現實中發生的是「就業劣化」。

在資本主義體制下,技術發展並不是為了幫助人們的勞動或者享受豐富的生活等目標。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對技術的投資只有在符合最大化利潤的目標時才會進行。

正因此,科技的進化方向不是縮減工作時間,也不是讓工作人員享有更豐富的生活,而是只要符合賺取利潤的目標,就會投資於科技。而這種進化方向,是透過持續監視員工、讓人們依賴智慧型手機、引誘人們購買更多商品和服務等方式進行的。

在談論雇用問題時,自動化論者們通常會說到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將會導致大規模失業,但實際上出現的是「就業品質下降」的情況。在日本,許多企業採用低薪不穩定的就業模式,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有所感受。

隨著高度成長時代的結束、資本累積停滯和工業衰退,勞動需求陷入低迷,勞動條件整體下降。當然,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增加,但由於生產力的提高並未帶來利潤的增加,因此減少人力成本成為了基本趨勢。

預測未來、籌集資金並投資於適當的產業領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比之下,只是在與以往相同的產業領域內削減人工成本、低薪雇佣以獲利要容易得多。雖然這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問題,但是由於人工成本過於低廉,創新在日本變得更加困難,這正是日本的典型問題。

日本尤其是雇用狀況劣化嚴重的原因是勞動運動低迷。日本沒有像歐美那樣的罷工,也沒有出現類似佔領華爾街的社會運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資本主義現狀能夠進行徹底改革的想像力也逐漸喪失了。

最近,像是經濟思想家齋藤幸平等年輕的社論者們出現了,而且受到他們的啟發,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不同於日本左派的豐富願景進行社會運動。雖然現在可能還不是一個重要的存在,但我們對這個趨勢充滿期待。

 

在對抗人工智慧和大型科技公司方面必要做的事

目前在就業和商業方面最流行的話題是,就像我們之前所討論的那樣,自動化論的「通過技術改變世界」。不過,我們還需要擁有另外一種改變社會的願景。其中之一就是“後稀缺性社會”的願景。

「稀缺性」指的是資源有限的特性。例如土地、知識產權、數位平台等都是全人類應共享的資源,但大企業卻擁有這些資源,限制使用並透過這些「稀缺性」獲取利益,這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未來重要的是不僅要追求存取這些被困住的「稀缺性」,還要探索新的社會模式。

寄望科技的「自動化論」旨在通過大量生產物品來克服稀缺性,但在過去一個世紀,尤其是在先進國家,人們在物質方面極其豐富,但還未轉型為後稀缺性社會。換言之,「豐富」並不僅僅是通過物品和技術的增多來實現的。

那麼該構想出怎樣的社會呢?我認為,應該把「豐富」的定義從物質的多寡和生產力中解放出來,而以「協同」和「聯盟」這樣的關鍵詞,來思考人與人之間自由、協作的聯繫。

 

Q:什麼是DeepL

A:DeepL(英語:DeepL Translator)是2017年8月由總部位於德國科隆的DeepL GmbH(一家由Linguee支援的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神經機器翻譯服務。評論家對於它的評價普遍正面,認為它的翻譯比起Google翻譯更為準確自然

Q:什麼是ChatGPT

A:聊天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英文: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ChatGPT,是由OpenAI開發的一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於2022年11月推出。該程式使用基於GPT-3.5架構的大型語言模型並透過強化學習進行訓練。

Q:什麼是Argo AI

A:Argo AI是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該公司於2016年由Google和Uber自動駕駛計劃的資深人士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共同創立。Argo AI是一家獨立公司,負責構建軟件,硬件,地圖和雲支持基礎架構,以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

Q:什麼是GAFA

A:科技巨擘(英語:Big Tech),又譯作科技巨頭,也被稱作Tech Giants、Big Four、Four Horsemen、Big Five和S&P 5,是對資訊科技(IT)行業最大、最具主導地位的公司之合稱,尤其指美國的亞馬遜、蘋果、Google(Alphabet)、Facebook(Meta)及微軟。這些公司不只在美國,在世界的資訊科技產業也佔有龍頭地位。GAFA是由埃里克·施密特、菲爾·西門、斯科特·加洛威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做為Google、亞馬遜(Amazon)、Facebook、蘋果(Apple)等4家美國科技業公司的合稱。四家公司對全球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施密特、西門與加洛威提出他們的影響力超過了IBM及微軟的觀點。

千葉熊的出沒地\@o@/ Rated 4.5 / 5 based on 5 reviews. | Review M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ChatGPT 人工智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正統派社畜 的頭像
    正統派社畜

    千葉熊的出沒地\@o@/

    正統派社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